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陶然草堂  (http://trct.net/index.asp)
--  书法展馆  (http://trct.net/list.asp?boardid=20)
----  《书法报》提名青年实力派书家——陈新亚  (http://trct.net/dispbbs.asp?boardid=20&id=376)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6:06
--  《书法报》提名青年实力派书家——陈新亚
《书法报》提名青年实力派书家——陈新亚

 

   [转载来源:书法艺术网]“书法报·提名青年实力书家”由书法报提名、15位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专家投票产生。聚焦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书家,对他们的创作、艺术观及生活状态等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呈现和解读。  

提名委员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宝麟、陈振濂、丛文俊、何应辉、胡抗美、华人德、李刚田、刘洪彪、王冬龄、王镛、徐本一、言恭达、张旭光、周俊杰、朱以撒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6:36
--  
陈新亚(水鸣 大别子) 1962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83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沧浪书社社员,中国书协(第五届)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协评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书协青年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第三届扇面展等评委。曾任书法报社副总编辑、《书法报》执行主编。2006年之后,潜心书事,清修山水画、古琴。 擅草书、稿札。曾应广东省美术馆之邀,出品守望与前瞻·当代中国书法十二人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收藏。另有与人合著三种及字帖数种出版。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6:5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7:34
--  

事书随感

■陈新亚


  ●有朋友问我为何总是保持几种字体分开写,而不相统一;或者好意提示说,你与王蘧常,与黄山谷,与鲁迅是不是*得太近?……我只好说,暂时没有能力统一,即并非我自己想统一就能统一;这要通过在生命时间中,漫漫熔冶与锤炼。实际上,也许我与王、黄、鲁已离得不近了:于王蘧老章草,因更多的是循其理路,似渐出以碑笔之爽利;于黄山谷之草,似略见出几分宽松。但不知妙与不妙,这有待时间去验证。而将来如何化合,也只能由笔作主张了。
●随着习书年月的增长,对“书法创作”四字,我越来越生疑心了。因为过去自己认为很“创作”的作品,于今看去都较稚弱,多不能自可。是否可以这样说:对于一个书法家(不是画家、作家)而言,如果不是从早期就很用心,并一直用功地写到中年,写到老迈(天才除外),似乎终难成“一家”。也就是说,真正的书法创作,是渐积于一生的习书途程中的,直到其中晚际,若成焉,则无字不是“创作”;若不成,则了无“创作”可言。检讨书史,此一现象很突出。
●近年我一直在寻读、寻思着个体书法生成之人生依据,人身依据。渐而明白,书艺中内涵着非常重要的审美生理机制。从笔迹学来考察,我们的书写,体格与风格,常态与变态,都非单纯视觉因素所能把控,必须有待于躯体的部分、甚至全部训练与协调而后可。而活的身体,本身又在不断代谢变化。所谓艺不离手,人书俱老,良有以也。若非经历长期肌肉化谐协与过滤,渐将书法意念躯体化,将笔墨挥运内在于其身手,则其书写难臻高妙,终难达于自然天放,如东坡“无意于佳乃佳”之纯粹境界。而这个躯体化过程,就是书人的文化·审美过程,书写的躯体化过程,也是个体风格的生成与纯化过程。它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打磨、熔冶。历来有创造性的书家,都是实际书写多于宣言,都是在长期训练下,其手笔自然生发出独特的性情之美的。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9:1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9:2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9:37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8:59:5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0:0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0:1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0:3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0:47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1:0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1:2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1:3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1:47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2:3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19 19:03:42
--  

名家集评:

李刚田:

        比较起来,新亚是当代书坛年青的老资格,他随着当代书法三十年的发展一路走过来。三十年间书坛的人与事、创作形式与技法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新亚有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新亚作书,无论章草、今草,也无论黄庭坚、王蘧常,在学古人、前人时,他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个性重新熔铸。他的字透露着三个审美特征:一曰古,二曰雅,三曰奇,而三者又以清气贯之。字如其人,从字中可以直窥新亚的心态,在如今的喧嚣与泡沫中,新亚能从容自然,心静如渊,“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新亚是也。

白谦慎:
       自从不再主持《书法报》编务,新亚便开始规划他的山居,生活的环境更宁静了,心也和尘世保持着距离。弹古琴,作山水,临法帖,新亚的生活艺术化了,艺术也生活化了。生活在浮躁的时代而不做浮躁的人,仅这一点,已难能可贵。
新亚勤于临池,古今名贤,他得益最多的还是黄山谷、鲁迅、王蘧常。黄书的风格多出现在新亚的大草中。新亚的书札、草稿则汲取了鲁迅和王蘧常的书风。在近来的作品中,用笔时锋毫更为纷披,结字也更为开张。不过,古雅蕴藉的气息却依旧盎然。

徐本一:
       若以审美风格审视陈新亚的章草、今草和小行书作品,可以归纳为清、静、雅三字。清,指其用笔内含骨力而外显清洁,点画精敛实笔为多,布白清朗。静,可由作品形态递进为创作的心境,其书是从容不迫的,书迹的生成过程明显表现出一种“缓”的意味,或许笔的操持动作,有更多的抚弄回旋的内在节奏。雅,是历史参照下的精英文化的归属感,有正规、正统、纯正、雅正等因素,也是创作主体审美趣味的内在根据。
    在形式统一的深层思考中,可以提出如何以独有的笔法,去对各类书体的统一,这是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也可能书体的差异本身就隔离了这一理想。

曹宝麟: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二十年前的神农架书法批评年会上,新亚随身带着一本册页,笔会时便不失时机拿出“蹭饭”。时正值羊年,他就让大家都写羊题。我写了《论语·八佾》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字。追忆往事的目的在于,我始终想不明白这样一个优秀的既有头脑又有书艺,在《书法报》堪称台柱的人物,何以说归隐就毅然决然解组而去了呢?几年后于沧浪书社廿周年活动时重逢,他竟背负焦尾飘然而来颇有陶靖节和林和靖的派头。我因已自以为释然于人各有志一说,也不再追问其所以然。古人云“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据说他也就住在“世人已知处”的近郊,现在看来隐于市真不失为上策。“闭门即深山”,“心远地自偏”,再加上视通万里无远弗届,那新亚目前的生活状况正是很多人艳羡而求之不得的呢!至于其书法,鄙人的直言不讳反正也是出名的——实未因高蹈而恬淡,尤其是夭矫的草书。何以故?窃以为是可不言而喻的。

孙晓云:
        新亚兄与我说话不多,偶尔发发信息,但总是一见如故,无须赘言。新亚独立而特行,文字犀利敏锐,通晓达识。书法端庄典雅、书卷气足。做人正直坚毅、洒脱随性。可谓文清、字清、人清。早前,新亚信息言他将“退修”山林,闭门谢客,读书操琴,习书作画。观山林之气象,听泉水之流响。面对纷繁诱惑的时代,说到易,做到难啊。但我相信新亚是能做到的。我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