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陶然草堂  (http://trct.net/index.asp)
--  艺事动态  (http://trct.net/list.asp?boardid=4)
----  [专访] 兰心蕙质 清新陶然 ——记女书法家毛燕萍  (http://trct.net/dispbbs.asp?boardid=4&id=216)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8 10:15:34
--  [专访] 兰心蕙质 清新陶然 ——记女书法家毛燕萍

兰心蕙质  清新陶然

                     ——记女书法家毛燕萍

                          
赵淑萍/文

 

      她的字,清雅、秀逸,咫尺间弥漫着高古气息,方寸中展现大方世界。她的画,疏朗健俏萧疏淡远,寥寥几笔,就描画出兰姿梅影,满纸生香。她抚琴,琴声如诉,你似乎想见月明蕉窗、风生竹园、清泉在石上流泻。她布茶,端庄、娴静,氤氲茶香让人进入清静、恬澹的境地。

      书画、诗词、篆刻、散文、音乐、舞蹈,世间才艺,似乎都与她结缘。她与翰墨相伴,与花草为亲,惜福爱物,吟赏云霞。在喧嚣尘世中,她独守一隅。她绝对是一位精神的贵族。


      “兰心蕙质,冰清玉洁”——观其书、其画、其诗,不由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家学渊源

      2010年1月,毛燕萍和父母一起来到古林镇葑里村。一位乡里长辈把他们带到一户农家门前。他们的目光齐齐落在一块门板上。门板其实是一块匾额,岁月剥蚀,板面已经风化,上款两行小字因为接近地面已模糊不清。居中的“登科”两个大字,遒劲方正,清晰可见。落款“光绪八年壬午科乡试中式第二十八名举人张桢泰立”也保持完好。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如获至宝,喜出望外。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匾额带回宁波,进行清理,在阴处晾干,最后捐献给了海曙文保部门。


      张桢泰,就是毛燕萍的曾外祖父。


      葑里张氏被誉为“四明望族,代有闻达”。张桢泰,乳名松寿,字薇州,光绪8年(1882)年的举人,曾敕授文林郎,他勤奋好学,诗书俱佳,生性耿介磊落。生前曾开课授徒,教书育人, 门下弟子极盛。

      张桢泰的长子张原炜(字于相,号悦庭、葑里老人),也就是毛燕萍的外祖伯,在宁波的文化史上更是一个举足重轻的人物。光绪28年(1902)他中了举人。“父子登科”,门楣显赫,在当地传为美谈。张原炜熟读经史,尤精史记,曾评点《史记》和《五代史》,“文章尔雅、书法入欧虞”,与章炳麟、冯君木并称国学大师,和冯君木、陈训正并称甬上名儒。西风东渐,他与冯止凡(作家苏青的祖父)、陈训正从事新学,兴办学堂。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就是出自他的门下,当时,凡甬属名人的寿幛、墓志、地方建筑、碑碣等多出自他的手笔。他著有《葑里剩稿》四卷54篇,由沙孟海题写书名,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张原炜墨迹至今存留不多,阿育王寺尚保存着他撰写的楹联,宁波中山公园存有他撰写的碑志,它山堰刻有他的碑书,《浙江现代书画选刊》中,也收录了他的行书尺牍。

      那么,张原炜的弟弟,也就是毛燕萍的外祖父张原燿。因当时科举已废,故未得功名。张原燿是当时的同盟会成员,在葑里乡,他第一个剪掉辫子,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民国版《鄞县通志》书记。书法有名于时,题甬上“一元桥”、“一二八桥”等匾额多处,因宁波旧城改造未能妥善保留。书题《宁波小同行永久会碑记》,石碑现存宁波钱业会馆,《甬城现存历代碑碣志》中也有记载。宁波天一阁存有他的行书《静夜轴》、《空山轴》。

      当看到这一部辉煌的家史时,也许你能够明白,为什么毛燕萍如此热爱书法又热心社会工作了。她虽然未见过外祖父,但母亲说的先祖们的生平事迹让她小小的心灵如此钦佩。家中又有很多碑帖,那年月,碑帖弥足珍贵,“近水楼台先得月”——良好的家庭艺术底蕴使她对文学、书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马头黛瓦墙,燕儿飞过旧时家,空庭有翰香。”毛燕萍在《过鄞州古林葑里祖上父子登科府》如此写道。那脉翰墨的馨香、精神的幽香,就传承在她的血脉里。

             

林下之风

      毛燕萍喜欢一切美的东西。悠扬的乐音、灵动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清丽的文字、婀娜的舞姿......她都是如此迷恋。古人说“不搏二兔”,可她却是多多益善,想探究、涉足多方艺术领域。


      中学时候,有一次,她在北京总参工作的舅舅回宁波小住。那天,她正在拉小提琴,如此专注,如此痴迷。舅舅在旁默默地听着。等她拉完小提琴,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接着,舅舅拿起一本先祖留下的法帖,握笔在阳台的地上写起了榜书。一支笔在他手中挥洒自如,轻重徐疾,提按顿挫,变化万端。再看地上,一气呵成的字是如此流畅自如,真如游云惊龙、矫健飘逸。毛燕萍看呆了。也许,舅舅那段日子就在观察她,暗中把她的艺术潜质作了一个比较。也许,舅舅是有意要她继承先祖们的书艺。从那时起,毛燕萍就专注地练起了书法。常常是做完作业,就在桌前静静地临摹或读帖。沉浸在书法里的世界是如此美妙。形神的凝聚、技法的妙用、情怀的展现通过纤纤羊毫传递在纸上。那一刻,心灵世界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尘埃全无。《龙藏寺碑》和《九成宫醴泉铭》是她早年最爱的字帖。前者的瘦劲宽博,方整有致和后者的精密俊逸、方正浑穆给了她的小楷很大的影响。


      毛燕萍曾经的工作与书法艺术无丝毫关联。一开始,她在卷烟厂工作,后来,在信托投资公司。当时,她的同事都很诧异,在这个诱惑颇多甚至有点浮躁的社会里,她却能长期埋首于书案中。在常人眼里,练书法是一件枯燥、单调的事。毛燕萍却始终保持心灵的宁静。一方面,她勤练贴,一方面,她去拜访一些甬城的名家。她得到了周律之、郑玉浦、沈元魁等前辈的指点。前辈们的蔼然、谦逊深深影响了她。“那些老书法家,有那么大的成就,对人都彬彬有礼,谦逊温和,俨然谦谦君子,可见书法滋养心灵,濡染气质。”她说。1997年,她的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当时,她是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获此殊荣实属不易。


      因为毛燕萍的天赋和勤奋,她很快在书法界脱颖而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她有了众多头衔。1998年,她筹备成立了宁波市女书法家协会......


      职务多,事务杂,她经常要向单位请假,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虽然领导、同事都支持理解,和颜悦色,她去请假时心里总是不安。而且,为了自己深爱的书法艺术,她最后选择了辞职。2004年,毛燕萍辞掉了收入丰厚的工作,建立起陶然草堂书画社。“二十四桥连,飞檐重阁通幽处,店家曲径边。”这是她描写鼓楼步行街的词,而她那个陶然草堂,就在鼓楼一隅,闹中取静。陶然,意味着喜悦、快乐甚至沉醉,草堂,文化人常常以此谦称自己的书斋。从此,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那种心情,就如羁鸟归林,池鱼入渊。


      一踏入陶然草堂,就觉得心静了下来。这书斋里有一股清香,那是墨香、茶香和那些书画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息交融而成。而这时,倘若一位眉清目秀、气质高雅的女士再燃一支清香,弹奏一曲古琴,或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毫,她心无旁骛,神清散朗,你一定会在内心称赞:“林下之风”。


社会担当

      “书法家要有社会担当。”毛燕萍说。书法家书写的内容,不外乎格律诗词、楹联。和一般人书写史上遗留诗篇或记录友人间的唱和应答不同,毛燕萍的书法作品,大都是自己的原创之作,关注时事,聚焦当下,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宁波三江口的锦绣风光、杭州湾大桥周边湿地的人文景观、新中国60年华诞感想、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善行……都从那规整典雅的诗词和灵动的笔画中呈现出来。


      2008年,恰逢宁波七塔报恩禅寺建寺1500周年。在2007年冰冻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七塔禅寺先后慷慨解囊六百万,为此,她撰联:七塔招提,觉海慈航流芳百世; 三江胜地,祥云吉雨泽福千秋。

      
      月湖公园的银杏林,是1999年32位宁波籍二院院士亲手栽植。岁月流金,银杏枝繁叶茂。路过银杏林,她览物感怀,赋词一曲 “院士亲培银杏林,钟灵毓秀育芳芬。壮枝茂叶冠云盖,玉骨冰肌蔽翠荫。    惊百草,动千神。高情远致立乾坤。今朝仰首长歌咏,慕叹群贤赤子心。”

      2009年,20名中国书法家,20名日本书法家齐聚北京大观园。中国书协第20届中日友好自作书展最高奖“诗书合璧奖”就在这里进行激烈角逐。短短半小时,需要创作出立意新颖、格律规整,形式、内容兼美的诗词书法作品。初夏的大观园,处处绿荫匝地,鲜花如锦。面对眼前的旖旎风光,想起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那怡红院的明媚鲜妍、那潇湘馆的冷翠清幽、稻香村的桑榆美景在心中浮动着,再想到中日书法家济济一堂,为传承书艺而联袂携手的欢欣,她挥毫而就:“又见红楼梦不残,清溪修竹黛朱间。梅韵樱姿共辉映,转眸看。 沧海一衣云问暖,桑田千带水知寒。诗唱墨歌邻友睦,举杯干。”  典故、实景、现实意义交融,诗书俱佳,她成为五名最高奖获得者之一。


      跟一些艺术工作者整天沉湎于艺术,不问世事的态度不同,毛燕萍的态度是积极的入世的。她一边潜心艺术,一边热心社会事务。她是第十四届宁波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宁波诗社副社长。曾经,她为了筹建宁波市女书法家协会而辗转奔波,也曾为了协会的通联工作而奉献自己宝贵的时间。“职务是一种荣誉,享受荣誉的同时需要付出,接了事情就得做好。”她说。去年是浙江省书协成立30周年,在梳理、总结三十年工作时,宁波书协的这一块工作得到了表扬。为了使资料尽量详实、确凿,毛燕萍走访了书法界的一些老先生,发动各县市区书协和书协各专业委员会,收集整理资料,多次校对、多次补充。其间,有地方出6000块钱要她写一块匾,她也推掉了。那段日子,因为忙碌、紧张,她常常失眠。


      在鼓楼步行街经营,她还担任了鼓楼步行街党支部书记。2006年,她就建立了党支部QQ群,方便党员间的沟通、交流。发动党员对步行街卫生交通状况进行调研,撰写报告,建议改善环境和交通秩序。由于她对社会事务的热心和奉献,她被选为第八届海曙区党代表。平时,一些社区的公益活动,只要没有会议冲突,她都积极参加,写春联,送祝福,忙得不亦乐乎。


书法教育


      小小的陶然草堂,孕育着一个书画艺术的大天地。而在一片宁静平和中,人的心灵走向了辽远和深邃。毛燕萍一家四人,都在这里传播书画艺术。说起毛燕萍的家庭,是真正的艺术之家。她先生善画,颇得其外祖父黄固源衣钵。黄固源上世纪30年代就独自创办菊伴画社,冯玉祥将军曾为其作品题词。建国后,曾任济南市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她先生本来是一位军人,专业后可以到机关任处级干部,但由于迷恋书画艺术,加入了妻子的陶然草堂。书斋墙上悬挂的那副牡丹,就是他的手笔。那牡丹,风露凝华、生机盎然,看着就觉得艳香四溢。她的儿子,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热爱书画、诗词,而且,很有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观点。在毛燕萍的随笔《砚余燕语》中,她讲到,当初,她刚学诗,儿子还只有十岁。她将自己的诗给儿子看,儿子满脸不屑地说:“不是好诗。“于是,她问原因,儿子说:“读不懂。”于是,她笑着说:“这是格律诗,也难为你了。”儿子却立马反驳:“古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格律诗,怎么明白易懂,让人读得懂的,才是好诗。”这个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毛燕萍。后来,她写诗,力求从内容、立意上去突破,而不是写得晦涩高深。儿子和媳妇都是双学士,大学暑假时在陶然草堂进行教育实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这个联盟。一家人现在都致力于书画教育。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出国,在异国他乡,人们对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如此崇尚。如果,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都不太了解,外国人会看不起。”毛燕萍说。有一次赴日本的诗书交流活动,大家在车上一路作诗,自己吟唱。导游惊诧地说,二十多年从事导游工作,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如同古典电影中放映的那样,如此高雅、如此美好。在座的日本友人发出由衷的感叹:“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感谢中国!”

     去美国费城西切斯特大学讲课,开始,她还担心门庭冷落,课堂纪律松弛。没想到,一进教室,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校长、艺术系的教授都来了。学生们凝神屏听,气氛异常热烈。后来,许多外国友人邀请她做客家中,而且,请她在空白的墙壁上、素色的沙发桌布上写下中国书法。那灵动的变化的线条,充满了神秘的东方元素和无穷的魅力。

      教授书法,毛燕萍将国学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如让学生书写《弟子规》、《三字经》等。她经常鼓励学生。“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她说。在高雅的古琴声中,在反复的鼓励和引导下,一些顽劣调皮的男孩子渐渐安静了,几年过去,孩子们懂礼仪,有教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自己的事情自主完成,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陶然草堂中老师的魅力。而且,不少学生在全国获奖,还有学校循声而来,来挑选购买供学校书法教程用的样书。

      “艺术的探求如同参禅,需要潜心修炼,摈弃浮燥。如果把人生比作在大海中行驶的小舟,同样在水中,浮在上面的时时刻刻都是惊涛骇浪。如果让自己沉下去,再沉下去。一旦沉到底下,便是一片宁静而澄明的世界。”

      这就是毛燕萍,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参禅修心。她书写、描画这个可爱的世界,把美丽映射到一颗颗求知的心灵。

      十多年前,我初次遇见她,当时,恰逢宁波诗社为毛翼虎先生祝寿,她忙上忙下,热情张罗。她那精致的五官,她在长辈前的亲切、体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岁月流逝,她越来越知性、恬静、美丽。

     艺术,给了她永久的青春。

                        (刊登于《天一文化》2013年第6期)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8 10:16:0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8 10:16:4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8 10:16:59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