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陶然草堂  (http://trct.net/index.asp)
--  砚余燕语  (http://trct.net/list.asp?boardid=23)
----  【走访名家】 仰看铁笔篆蒹葭——己丑初冬赴武义拜会叶一苇老师  (http://trct.net/dispbbs.asp?boardid=23&id=456)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5:44
--  【走访名家】 仰看铁笔篆蒹葭——己丑初冬赴武义拜会叶一苇老师

      仰 看 铁 笔 篆 蒹 葭

 

             ——己丑初冬赴武义拜会叶一苇老师

 

      2001年,《陶然草堂诗词手稿》付梓之间,有幸请到叶一苇老师为我作序,以后几次去杭州枝头巷拜见叶老。

 

      2002年,叶老返回武义老家,便一直失去了联系,但心中时常记挂。今年9月参加省诗词楹联学会国庆诗会,王企敖先生送我一本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编印的《艺海苇航——叶一苇研讨会专辑》,认真拜读,思绪万千。叶老淡泊名利,不计俗事,一个纯纯真真的艺术家。我向王老师咨询到叶老的地址和电话。

 

      当年叶老曾送我《一苇诗词选》和《孤琴篆刻谱》,时常细细品读,感触颇深。至重阳,一篇五千字有关叶老的艺术作品赏读文章成稿。这次浙江省诗词楹学会组织赴丽水采风,王企敖先生告诉我,武义离丽水很近,便决定携文稿前去武义拜会叶老。

 

      今年曾与书友激飞同去探望年事已迈的小学老师,事先告知,老师长久记挂,又恐我们找不着居所,出门等候。每每想起,心有不忍。

 

      这次拜会叶老,也不忍他事先过多操心,所以一直不敢电话告知。

 

      第一次去武义,驾车寻访,几乎每个路口都得下车咨询路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当我们终于找到了叶老的寓所,不知不觉已华灯初上。

 

      停妥车,才放心地拨通叶老家的电话。一问,叶老不在家,心中期待许久,到了家门口,却未能见上叶老一面?酸楚难言,泪水夺眶。幸好叶老家人告诉我林鸿的手机号码,林鸿也是书友,天生厚道之人,叶老在武义,多承他悉心照料,大恩感人。

 

      终于联系上叶老,我们立即驾车前往开禧廊桥大酒店,酒店建在武义最古老的廓桥“熟溪桥”边上。熟溪桥,始建于南宁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享有“中国廊桥之祖”之称。小车沿河行驶,一边是河水清清,小桥座座,幽静至致;一边则是各类店家,霓虹闪闪,五光十色。这一动一静的景致,极富诗意。面对美景,我们却不敢流连分分秒秒。

 

      快到酒家,接林兄电话,问找到没有?当即告知:已经看到廊桥,过了河就到。可不是吗?林兄后来告诉我,刚才通话时叶老知道我们要来,看我们还没到达,心中记挂,让他来电询问。老人家的细心常常令年轻人深感惭愧。

 

      看到叶老,真是开心,92岁高龄的叶老,看上去比七年前在杭州枝头巷看到的叶老,更加容光焕发,不由得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叶老要留我和夫君一起用餐,并几次向在座的朋友介绍,这是我宁波的朋友。叶老把我们当作朋友,而在我的眼中,叶老则是最令我尊敬的德高望重的长者。

 

      林鸿兄告诉我,你心里想着来看叶老,虽然没有事先电话告诉叶老,然而,叶老也心中有所知,特意在武义最好的五星级酒店设晏等你,又一次令我热泪盈眶。

 

      席间,我们一起谈作诗,谈篆刻,谈书法,谈好山好水,谈美景美意。武义山水清幽,养育着纯真的武义人文,那种不激不励,平和宁静;那种求实求真,重德敬才。无时不刻唤醒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

 

      时间转瞬而过,晚上八时许,我与夫君道别叶老、道别林鸿及席间各位朋友,赶路回甬。临别,林鸿送我一本叶老的《诗心造印》,看来,我真的幸运,回家又有佳作可以品读了,真的要感谢叶老,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精神食粮。我想,我们一定还会再次踏上武义这个美丽的江南小城,多看一看叶老,看一看叶老的艺术馆,看一看武义的山山水水,在那里,可以聆听最为纯朴的、真实的声音。回甬路上,一首《武义拜会叶老》小诗即在脑海,同时也留在心中:

 

               廊桥曲水寻栖霞,芳苑含英且咀华。

               避世桃源多逸兴,仰看铁笔篆蒹葭。

 

 

   

                              毛燕萍2009年11月12日于宁波陶然草堂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6:1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6:3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6:5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7:50
--  

叶一苇老师出版著作目录

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篆刻丛谈》西泠印社出版社1985年11月  2000年第五次再版

《篆刻丛谈续集》西泠印社出版社1987年5月  2005年再版

《雕虫札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

《中国书法鉴赏字典.篆刻西泠八家》(合作)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

《生活情趣集成.篆刻》(合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

《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年11月2003年再版第10次印刷

《篆刻欣赏》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9月

《一苇印踪》广州出版社1997年10月

《一苇诗词选》自费出版1997年10月

《篆刻趣谈》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国篆刻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年4月

《印谜丛书.叶林论印简》(合作)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2年

《一苇诗词选续集》自费出版2003年7月

《篆刻学》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3年8月

《孤琴篆刻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8月

《长话短说》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一苇篆刻论文选》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文史丛书之二十三

                                                    2006年11月

《叶一苇书画印作品.围外集》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1月

《寻找明招文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文史丛书之二十七)2008年12月

《诗心造印》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6月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8:1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8:4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9:06
--  
      叶老用半个瓦当形状篆刻《南柯一梦》,构思十分巧妙,因为是梦,再美,也总有缺憾。这样的取材,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读者可以根据叶老的导读去理解印章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浮想连篇,你可以由此联想大自然的阴晴圆缺,你还可以因此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叶老用他特有的想象,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处。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9:3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19:5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0:21
--  

  又如《熙熙攘攘》,取自《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赏读中,仿佛可以从中看到一群忙忙碌碌的人们,磕磕碰碰,热闹非凡。那些大大小小的圆圈,又象一个个孔方兄向你频频招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读这样的印,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0:5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1:21
--  

欣赏《枝头巢父》这方篆刻,轻松自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叶老的志向。巢父是我国唐尧时高士,山居不营世利。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受。叶老刻虽身居杭州枝头巷,而心灵却与在山中枝头巢父一般,不染尘事,在潜心艺海的时候才可以无所束搏。可谓人各有志,手中虽无江山在握,而心中自有万里江山!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1:5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2:18
--  
  叶老对《恋石》这方篆刻是这样解说的:“恋石也是情结。”并解说历代书家对石之迷恋以至将自己的名字也取为“石”。他把恋字篆成三条联绵的绞丝在心上,心头如有千言万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埋藏于心间的恋石之情。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2:4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3:04
--  

  《壶山捧出一壶春》则将对家乡的眷恋用诗的语言溶入到篆刻中,故乡的山山水水就是永远铬印在叶老心中的爱。平和、清幽的山水滋养了平和、清幽的叶老。而在这平和、清幽之中,却蕴藏着诗人篆刻家内心深处丰富的感情。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3:3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3:57
--  
 叶老对一草一木的怜爱也同样倾注他的篆刻作品中,如《含羞草》,叶老对其观察体会颇为细致:“含羞草是一年生长草本,高七、八寸,茎有刺,复叶,总叶柄的顶端分生四枝,有许多小叶,一受刺激,小叶就闭合,总叶柄也下垂。”并为此感慨:“我很喜爱她,觉得她纯洁、自爱、自重;但也有缺点,太清高了,也是自找烦恼,往往被人戏弄”。并在篆刻作品中营造了一幅纤纤楚楚,叠叠娇羞的意象。托物言志,以物抒情。是啊,草本也有本性,虽然弱小,怎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4:48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6:17
--  选自叶老的《诗心造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6:32
--  选自叶老的《诗心造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6:49
--  选自叶老的《诗心造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7:06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7:19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7:4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8: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8:29
--  叶老的书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9:02
--  叶老的书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9:36
--  

 

叶一苇老师的《一苇诗词选》和《孤琴篆刻谱》一直放在我的案头,每每展卷,心中时常有一种感动,令我无法释怀。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29:56
--  

首先令我感动的是叶老的诗,虽然他在《一苇诗词选》前言中自谦地说:自愧碌碌,梦笔未花,语不惊人,故敝帚亦未敢珍……”然翻开书卷,使读者似临一泓清池,清澈透明;如对一束兰芳,清新拂面。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0:28
--  
 

叶老早期的部分诗作反映战争带来的创痛。如创作于1943年诗作《家园》:“乱离三月感居诸,劫后家园一望芜。长物无存凭硕鼠,应门有托谢蜘蛛。半间破屋通天在,满室图书着地铺。破碎河山葬寇地,风雷还待起平湖。”一首七律,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动荡、离乱、破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着使人顿时联想起杜少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凉意境。读到最后二句“破碎河山葬寇地,风雷还待起平湖”笔锋一转,于寂静处一声呐喊,荡气回肠!

 

这类风格的作品在叶老创作于1944年《登击壶亭》中也可以欣赏到:“菊水清流兴不孤,登亭可向万山呼,笔端时蕴诗心壮,一遣情怀共击壶。”叶老对战争的痛恨以及蕴藏在内心深处豪情通过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叶老一颗年轻的血气方刚的,爱国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1:02
--  

读叶老的《南乡子.金华怀古》(1947年作品)又将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另一番景象之中:“危堞压江流,明月、清风、八咏楼。不断双溪流日夜,难留。一任往来舴艋舟。不载易安愁,曾是严维忆旧游。多少英雄千古事,心头。如梦六朝风雨秋。”金华是叶老的家乡,描写的是战乱之中的家乡以及作者凭栏怀古,物是人非的叹息。当年,同样饱受离乱之苦的李清照,一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令人忧思难忘。此时,叶老心中的愁思也与当年易安的愁绪遥向吻合。一样的地点,一样的情景,却不会因为年代相隔久远而失去诗人心中的共鸣。叶老用诗人特有的敏感,将这一份萦绕在心头的浓浓愁绪,以及无可奈何的落莫与惆怅刻画得丝丝入扣。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1:28
--  

在叶老的诗中,我们也可以读到不少描写友情和亲情,诗中表达对友情的真挚、笃信、坦诚、友善令读者心驰神往。如诗稿中几首写给甬上印坛名宿周节之先生的诗:“花开铁笔甬江边,三世结成石上缘。寄语息柯应不息,四明山里作奇传。”(《题<铁石庐结金石因缘>等印拓,戏赠节之》)。金石书友间的友情、互勉溢于笔端。又如“右笔左刀老更成,得心妙拈汉砖春。大刀阔斧蔚风格,何薄自家何薄人?”(《题陈左夫六十自选印谱》)则与书友间流露了欣赏对方,激励自己,不薄他人的襟怀。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1:57
--  
 

都说学问是寂寞之道,是对艺术孜孜不倦,物我两忘的求索,这种“独上高楼”的情境在叶老的诗作中也时常可以感受到。如《双溪夜步》中写到的“如带双溪水,向西默默流。人多逐夜市,我独散江头。”又如《赠节之》中“君为治石手,我是镂冰人。不知有秦汉,桃源共觅春。”叶老无意去理会世间纷争,潜心艺海,心远地偏。然想起同在寂寞的艺海中翱游,远在甬城的同好周节老,则心有灵犀,赠诗慰藉,君子之交,跃然在字里行间。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2:30
--  
 

叶老的诗有很大一部分是寄情山水,一山一水,一池一石,一草一木,都能唤起他的心灵深处的情愫:“江边一野石,兀立远山峰,疑是女娲弃,怕求和氏逢……”(《野石》),“孤山雪霁欲销魂,多少情思织梦痕,冷艳谁知心最热,与人一例送春温。”(《孤山访梅》)。而人间天堂处处诗的西子,在叶老笔下更比比皆是。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2:59
--  
 

在叶老的诗中,我们还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 “大风送我出雄关,一望白龙绕万山。”(《登长城》)。“听罢荧屏夜半钟,送归玉兔又迎龙。花灯欢舞湖边雪,凤笛暖吹海外风。已有寒梅开万树,须看晓日照千峰。天涯此夕比邻似,一样心情爆竹中。”(1988年, 《除夕看春节电视联欢节目》)。让我们欣赏到清新、明快、爽朗以及诗人的激情与豪迈。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3:29
--  
 

叶老将他眼中的世界用他特有的笔触让我们欣赏到格律诗所特有的美感。读叶老的诗,清气若兰,文气雅致,一如他的为人,平和不争,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们在欣赏他或喜或悲,或思或愁的诗词作品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至真、至善、至美,感受到作者心中艺术殿堂的宽阔和精彩。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3:56
--  
 

赏读叶一苇老师的篆刻集《孤琴篆刻谱》,一印一文,印巧妙而文简炼,构思独特,别开意境。读文品印,情趣自在,令读者拍案叫绝。古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叶老的印,则是印中有画,印中有诗,印中容纳了艺术家无限的想象空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作者想要表达的言语十分丰富,欣赏之余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心领神会。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4:19
--  
 

曾去杭州枝头巷拜访叶老,叶老小心地取出一盒作品,这些篆刻作品石质纹理天然趣成,而叶老以其艺术家的丰富的想象将这些印石用简练的文字,巧妙地创作出完美的篆刻作品。“偶得青田封门石,青黄色石边,有一株黑色水草,栩栩如生,随刻了‘江上草’三个字作为自留印。”叶老独具匠心地将文字与印石天然趣味融为一体,达到了双臻之美。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4:49
--  

曾在《浙江日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写得极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苏东坡身居远离官场商场情场的荒野黄州,却能调动得天独厚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指挥‘千军万马’拓展自己的精神王国。寓居犄角旮旯的叶一苇先生,也能以一笔一画勾勒包容天地万物的艺海情天,因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真正的艺术家永远在忙碌和收获中歌唱。”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5:14
--  
 

有一位诗人书法家说过,写诗作文必须有感于情,而发乎笔。读叶老诗文金石,时时刻刻被他的诗、他的文、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深深的感动着,感动着他的人品,感动着他的追求,感动着他的淡泊宁静,感动着他的无怨无悔,感动着他一字一句中传递给人们的喜怒哀乐。孤琴有声应不孤,隔山隔水有知音!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5:41
--  
 

我们读叶老的诗,言简而意味悠长;读叶老的篆刻,印语无声胜有声,常有 “少少胜多多”之妙,但是,如果没有厚重的学养织淀,那来的言简意长?那来“少少胜多多”呢?在寥寥数言和方寸之间,将人生哲理浓缩、提炼,以印言志以诗抒情是需要学识和智慧的。只有将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厚的学养织淀,敏感的事物感知,融会贯通。唯有此,方可“读文如聆心声,观书如见其人”。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



--  作者:小胡
--  发布时间:2016-9-20 16:36:10
--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书法家要追求一种境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叶老的为人处事,从叶老的艺术作品中找到答案。

 

 

[选自毛燕萍"诗文润笔墨,笔墨出诗境——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